时值中法建交60周年,法国当地时间4月17日下午,《奔流》首季巴黎系列活动之“行走江南园林”巡展法国站,在法国凡尔赛市Carré à la Farine展厅拉开帷幕。“行走江南园林”法国站活动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同济大学出版社承办,获得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上海明珠美术馆等机构的支持。
作为中法文化交流桥梁的搭建者,本次展览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章明教授和上海明珠美术馆馆长李丹丹博士联合策展,分为“园林·景”与“园林·境”两大篇章,融合景观学的学术理念与当代艺术的创作语言,多元创新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全新视角诠释“东园西鉴”的文明互鉴价值,以东西方园林的艺术对话开启中法人文交流的新篇章。展览因其独特的“中华文化国际表达”入选2023年上海市“中华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项目。
展览开幕式上,笛箫演奏家、作曲家,原上海民族乐团曲笛首席刘一先生呈现精彩开场演出《江南美人》;同济学子与上海昆剧团现场合作演出昆曲《牡丹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园林与京昆融合,让观众深入感受中华文化之韵。本次展览通过实体模型、多媒体影像、昆曲演出等丰富的表达形式和活动内容,给予观众全方位、沉浸式、多感官的江南园林文化和美学体验。中欧体育
园林是人类的诗意栖居之所。作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在世界园林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江南园林,取法自然又超越自然,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意境。此次“行走江南园林”展览最特别的地方之一,就是把中国江南园林带到了法国园林典范所在地凡尔赛,情境交融,直观对话。
从展览内容来看,本次展览分为明旨与相地、立意与问名、布局与借景、掇山与置石、承续与创新五个篇章,这五个部分既体现了园林创作的一般承续和规律,又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这种对于造园工作序列的介述式呈现也是此次构建中西交流平台的抓手。
展览的第一篇章为“园林·景”:以历史演进、造园理法、传统技艺等为叙事线索,选取了上海豫园、方塔园,苏州网师园中欧体育,无锡寄畅园,扬州何园等五座具有代表性的江南园林,用场景营造、文献史料、实体模型、多媒体影像等丰富的表达形式,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园林之景。
这五座园林在建造时期、地域特征、造园风格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差异,能够生动地表现中国园林跨越千年并延续至今的时间维度。同济大学以1:180的比例,用3D打印模型和手工模型,复刻还原了这五座园林,并加上多媒体影像的应用,当不同的灯光特效投射到模型上,春花、夏夜、秋风、冬雪……变换的四季之景实时呈现。
联合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章明教授表示:“我们期待此次活动能够真实并充分地展示江南园林的魅力,并由此引发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展览的第二篇章为“园林·境”:特邀茹小凡、张小黎、周仰、袁隆这四位艺术家,通过摄影、油画、工笔、装置等多元媒介艺术作品,观影之景,展现园林之境。
茹小凡是享有国际盛誉的旅法华人画家,此次特邀展出他题为“无限空间”的作品,更将非常值得关注的三位青年艺术家张小黎园林、周仰、袁隆带入欧洲公众的视野。他们的绘画、摄影和装置作品都与中国古典园林和东方哲思有关,在观念和语言上的创新则是显而易见的。
张小黎兼具艺术与生物的双重教育背景,她的“乐高山水”系列画作是古意与游戏的混杂体,细腻柔美又妙趣横生。
周仰两年前从上海来到英国攻读博士学位,既做摄影又长期从事翻译工作的她本就在中西文化间驾轻就熟地游荡,而这样偶尔跳脱出母语文化的经验又恰恰能造就最接近中国古典气息的当代创作,这次展出的“不朽的林泉”系列就是最好的佐证。
袁隆是一位一直关心环境议题的敏锐创作者,他擅长用最前沿的媒介和美好的形式对可持续发展作出艺术的提案,展厅中特殊金属材料制作的漂浮的太湖石就是他的巧思。
正如联合策展人、上海明珠美术馆馆长李丹丹博士所言:“这几位参展艺术家都有‘生活在别处’的共同经历,都迷恋园林之美,也在某种意义上找到了各自独特且具有世界性的艺术语言。”
明珠美术馆持续关注人与自然、自然与艺术等可持续发展议题,秉持“用艺术点亮生活”的理念、“打造无墙的美术馆与流动的艺术学院”之理想,从展览中欧体育、公共教育活动的策划举办到研究出版、文创开发等,“绿色共识”一以贯之,并且以跨学科、跨领域的开阔视角与创新工作方法展开,策划举办了一系列兼具学术高度、公众影响力与国际视野的大型展览,包括“生土礼赞”“重返自然”“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从泥土到语言——以陶瓷为媒介”,以及生长中的艺术人文品牌“以花之名”等。未来,明珠美术馆将与更广泛的国内外机构、专家、艺术家等合作,带来更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新探讨,敬请期待!
“行走江南园林”巡展是《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以下简称《奔流》)首季巴黎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奔流》首季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牵头发起,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上海市“一江一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支持,上海报业集团和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澎湃新闻和苏河湾集团承办,上海音像资料馆和法国蓝带国际学校上海校区联合承办,特别鸣谢上海广播电视台、同济大学、法国AS建筑工作室和中国东方航空。